摘要:高中美术鉴赏课是高中生了解艺术和审美培养的重要途径,也是培养祖国新一代优秀人才基本素质的必要科目。新课规要求在课堂上要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采取多样化的教学方式,以使教学质量与学习兴趣均得到显著的提升。下面笔者就对高中美术鉴赏课学法与学习兴趣培养进行深入探索,希望能对高中美术教育事业的可持续发展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也为学生们开辟出一条通往艺术殿堂的清晰路径。
关键词:高中美术;鉴赏方法;学习兴趣;教学实践
在众多科目中,高中美术鉴赏课以其浓厚的艺术氛围、独特的知识框架和丰富的蕴含情感占据了非常重要的地位。美术课程不仅能够培养高中生的审美能力,还能够有效陶冶其情操,引导高中生将美术艺术美渗透到生活中和内心世界,从而形成对美的正确认知。学习美术鉴赏的方法,就是要鉴赏中外优秀的传统美术作品、具有时代特色和文化内涵的近现代美术作品以及与生活经验相关联的美术作品,联系文化情境认识美术作品的意义、形式和风格,用美术术语描述以及通过造型、表演等多种方式表达对艺术作品的感受。为此,在高中美术鉴赏课的教学中,任课教师要遵循高中生的发展规律,尊重其个体差异,通过对多种教学手段的创设应用,发挥互动式教学的效能,最终实现高中美术课教学效率以及质量均提升的目的,有效提高高中生普遍的审美能力及审美意识。
一.美术鉴赏课的内容及教学目标:
1. 绘画。这是以一定的材料和工具,运用造型方法和手段进行美术创造的活动。中国的敦煌壁画、中国画、欧洲文艺复兴时期的绘画以及法国印象派的油画,都属于世界美术史上最典型的代表。
2. 雕塑。这是指采用雕刻、塑造等手段,使用物质材料,创造出可视、可触,占据一定空间的艺术形象的一种美术形态。随着人类文明的进步,雕塑艺术逐步脱离实用工艺而成为一个独立的艺术门类。如中国秦始皇陵的兵马俑、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雕塑,充分展示了雕塑艺术悠久的历史和辉煌的成就。
3. 工艺美术。这是与人们的物质生活、精神生活以及生产技术关系最为密切的一种美术形式,它一般分作实用工艺美术和特种工艺美术两大类。在美术这个大家庭里,工艺美术是最庞大的一种艺术门类,它在我国各种美术形式中历史最为悠久。如新石器时期的彩陶,商周时代的青铜工艺;汉代的织绣工艺等,都成为世界工艺美术灿烂的代表。
4. 建筑艺术。它是汇集了实用和审美的一门艺术。中国蜿蜒万里的长城以及。古典园林;埃及金字塔和古希腊的神庙等,都是历史悠久、技术高超、艺术精湛、风格独特的建筑。在世界建筑史上自成系统,独树一帜。
二.高中美术鉴赏课的教学方法及学生的学习方法浅析:
良好的教学氛围环境,能够有效提升教学效率。在高中美术鉴赏课的教学过程中,任课教师要做到基本知识点讲解明了,学习美术鉴赏课的具体意义传达到位,具体的高中美术鉴赏课的课程内容都有哪些要生动、有趣的,通过媒体、图片、影音等新颖的教学手段传达给学生。美术鉴赏课的一系列教学方法可以使高中生能够有一个愉快的美术鉴赏互动学习体验。在高中生的众多课程中,美术课程能够起到对学生整体素质的一个重要的提升作用。学生在对一系列名家作品进行欣赏的过程中,能够自然而然的对自身的思维进行发散,从而进一步培养了高中生的创新意识,使其审美能力乃至于学习效率都得到显著提升。需要注意的是,轻松愉悦教学氛围的营造,是需要基于师生之间的有效互动来进行的,通过科学的互动与有效的沟通,任课教师能够积极的引导学生通过自己的思考和观察,对生活中的一系列美好色彩与事物进行捕捉,使学生们能够真正享受到美术鉴赏知识给自己的学习以及生活带来的乐趣。
针对于高中美术鉴赏教学,任课教师可以对教学资源进行深入的挖掘,并引导高中生积极参与到挖掘教学资源活动中,帮助其实现理论知识与实践知识的整合,这样学生对美术鉴赏知识的理解就将得以深化,从而使其审美能力得到了大幅度的提升。
此外,教师还要重视自身理论与授课能力及授课方法的完善和提高。利用多样化手段实现文化的积累,通过真实的感悟形成独特的文化品格。自觉加强对阅读策略的使用,提升绘画过程中的思维方式,培养良好的鉴赏习惯,发展自身的思维品质。通过积极转变学习观念,激发绘画兴趣,提高审美能力,同时促进自身学习能力的发展。在高中生美术教学中,教师往往注重成绩的提升,忽略了绘画的本质。这样的教学具有片面化,不能很好地贯彻学科核心素养对学生培养的要求,对学生审美能力的提升具有消极影响。
任课教师可以灵活的运用多种美术鉴赏辅助教学手段,打破单一的理论灌输鉴赏教学模式局面,从而科学的整合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最终使美术鉴赏教学实效性得到显著的提升。
以欣赏梵高的《星空》作品为例,任课教师可以借助采访视频的播放,使学生观看到,名家们对该作品的评价,以使学生对作品背后的故事和画家作画时的心境变化进行深层次的了解。相对于其他教学课程而言,美术教学更注重实践。为此,任课教师要围绕着课程实际情况,深入分析美术鉴赏互动式教学特征,从而帮助学生对鉴赏知识做出更深入的掌握与了解。
在运用多元化的教学手段过程中,任课教师要注意对课程设计互动性的凸显。可以通过与学生的深入交流与沟通,理解学生的思想,并围绕着学生的学习进度,来对教学方针和教学内容加以进一步完善。在美术课程教学方式中,实践教学与理论知识的整合是作为一大突破点存在的。任课教师需要走出教室教学的主流阵地,并将课程拓展到课外,对课外教学资源进行深入开发,使学生能够脱离传统的课本框架,继而迈向真正的美术鉴赏领域中。
三.如何在教学中逐渐培养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师要利用高中美术鉴赏课的审美娱乐效用,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美术有别于音乐、舞蹈、戏剧、电影,它是一门造型的、空间的、视觉的艺术。人们在工作和生活中,在衣食住行的各个方面,大量、广泛地接触到各门类的美术。通过美术欣赏,全面提高艺术修养和审美观念。
艺术作为人们的精神食粮,人们的思想养料,对人们的影响是多方面的。但是,它首先作用于人们的感情,改变人们的思想面貌,从而影响社会。因此,艺术的社会作用不是立竿见影的,往往需要有一个潜移默化的过程,而这个过程始终离不开艺术鉴赏。艺术家创作出来的美术作品,必须通过鉴赏主体的审美再创造活动,才能真正实现它的社会意义和美学价值。艺术作品的审美价值在鉴赏过程中才能产生并表现出来。一个艺术作品,要是缺乏艺术魅力,不为人们所欣赏,它的教育作用就会落空。如果绘画作品无人感知,将是一些遗弃的纸张;雕塑作品无人欣赏,只是一堆没有生命的石块,作品只有通过接受主体再创造,才能使它们获得现实的艺术生命力。尤其是艺术的审美教育、审美认知、审美娱乐等诸多功能,都不能由作者或作品来实现,只能由鉴赏主体自己通过审美再创造活动来实现。在这种艺术鉴赏的审美创造活动中,鉴赏主体同样可以享受到创造的愉悦。正如艺术家在艺术创作时,在自身本质力量对象化的创作过程中产生无比的喜悦一样,鉴赏者同样可以在审美再创造活动中,充分展现自己的聪明、智慧和才能,将鉴赏者自身的本质力量对象化到艺术作品之中,从而获得极其强烈的美感。
另一方面,高中美术鉴赏互动式教学需要营造一个情景化教学氛围,作为一个合格的高中美术教师,首先要具有较为具体化和系统化的美术知识结构,只有具备了一定的知识能力,才能使学生的美术鉴赏兴趣得到有效的激发,使之进一步感悟美术作品的魅力所在。在实际教学中,任课教师可以辅助多媒体教学工具,进一步指导学生对美术作品进行全面的欣赏和观察。
随着新一轮课程改革的实施,培养和发展学生美术学科核心素养已经成为了美术教学的重要目标。对学科核心素养的研究已开展了大量的研究,但基于美术学科核心素养对学生能力的培养策略进行的行动研究比较欠缺。经过调查、研究和分析,我以相关理论为基础,将美术学科核心素养的思维目标与阅读教学实际相结合,通过问卷调查和三轮行动研究,以实现以下目的:
第一,提高学生审美能力,普及基本美术鉴赏常识;
第二,找到提高高中生美术鉴赏能力的方法;
第三,开发指向核心素养视角下高中生绘画能力培养的教学方案和教学课例资源,切实提升学生对于美术鉴赏课的兴趣;
第四,在美术教学中进行绘画能力的培养提供借鉴和帮助,实现提升能力的目标,最终达到方法与兴趣同步提升要求。
四、进一步引导学生对一些名家作品进行科学的欣赏,借此提升中学生对于高中美术鉴赏课的兴趣:
新课标对高中生的美术鉴赏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我国基础教育阶段的美术教学中,教师对美术鉴赏教学不是十分重视,导致学生在美术学习上花费了更多的精力,但是效果和影响却没有达到预期。高中生美术鉴赏能力提升的具体学习方法与策略决定了他们审美能力的提升,这对学生的学习方法提升及学习兴趣的培养都具有重大的意义。
首先,传授正确的基础知识和行之有效的学习方法有助于学生培育一个优良的美术欣赏习惯以及绘画技巧和文化背景理论的学习,同时对提高高中生美术学科的学习兴趣有积极意义。本研究可以帮助高中学生意识到自身在美术鉴赏具体课题上存在的不足,便于他们及早优化并改良。
其次,研究学生美术鉴赏能力的实际状况,有助于教师更好的认识学生,优化教学方式,促使教学方式更加多元化发展,有针对的培养学生对其感兴趣的课题进行深入的探索和研究,其中包括作品的年份、历史背景、作者的作画意图、心理及这幅作品的意义和对学生本身心灵的触动,鼓励学生积极的参与美术鉴赏活动,多多开阔视野,分享喜欢的画作和画家与同学、教师共享、同乐。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兴趣热爱。
高中美术鉴赏课程需要依托于美术作品来进行。为此,在高中美术鉴赏互动式教学中,任课教师要对学生科学欣赏大量名家作品进行自导,以美术课程的魅力得以充分发挥,并进一步吸引高中生美术鉴赏的兴趣与注意力。
其一,任课教师要引导学生从作品构思、作品内容等方面大胆发表对美术作品的想法和看法,并给予充分的肯定,该过程充分体现了鉴赏教学的互动性;
其二,在授课时,任课教师要细致讲授作品形象,使学生认识到美术作品的作画风格、鉴赏知识以及表现技法。
其三,在课后留给学生足够的美术作品鉴赏空间,鼓励并激发学生对于美术鉴赏课的热情及兴趣,使其达到根据兴趣提高自身修养气息,自主发展更适合于自己的学习方法。
结语: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
综上所述,美术鉴赏教学是作为美术教学中至关重要的组成部分存在的。因此,在高中美术教育阶段,美术鉴赏教学有着极高的教育价值。而美术这一门学科的特有属性,互动式教学方法及课后充分的自我学习和提升空间为美术鉴赏教学奠定了良好的基础。而新课改理念下,如何学好学懂美术鉴赏目标和如何培养可持续发展的学习兴趣及学习能力成为了教学中至关重要的环节。为此,高中美术教师要构建一个和谐的美术鉴赏互动式教学氛,并灵活的运用多种美术鉴赏辅助教学手段,从而促进高中生美术鉴赏兴趣和能力的全面提升。
参考文献:
[1]金婷.高中美术鉴赏互动式教学的价值与思考[J].美术教育研究,2015,(7):161-161.
[2]邵大成.高中美术鉴赏互动式教学的实践思考[J].中学教学参考,2015,(27):72-72.
[3]张琳.浅谈美术鉴赏课互动式教学的应用[J].软件(教育现代化)(电子版),2013,(12):269-269.
[4] 奚传绩.美术鉴赏[M]. 北京:人民美术出版社,2009.
[5] 谭玉贤. 浅谈高中美术鉴赏课的意义.中国论文网.
关键词:高中美术;鉴赏方法;学习兴趣;教学实践
在众多科目中,高中美术鉴赏课以其浓厚的艺术氛围、独特的知识框架和丰富的蕴含情感占据了非常重要的地位。美术课程不仅能够培养高中生的审美能力,还能够有效陶冶其情操,引导高中生将美术艺术美渗透到生活中和内心世界,从而形成对美的正确认知。学习美术鉴赏的方法,就是要鉴赏中外优秀的传统美术作品、具有时代特色和文化内涵的近现代美术作品以及与生活经验相关联的美术作品,联系文化情境认识美术作品的意义、形式和风格,用美术术语描述以及通过造型、表演等多种方式表达对艺术作品的感受。为此,在高中美术鉴赏课的教学中,任课教师要遵循高中生的发展规律,尊重其个体差异,通过对多种教学手段的创设应用,发挥互动式教学的效能,最终实现高中美术课教学效率以及质量均提升的目的,有效提高高中生普遍的审美能力及审美意识。
一.美术鉴赏课的内容及教学目标:
1. 绘画。这是以一定的材料和工具,运用造型方法和手段进行美术创造的活动。中国的敦煌壁画、中国画、欧洲文艺复兴时期的绘画以及法国印象派的油画,都属于世界美术史上最典型的代表。
2. 雕塑。这是指采用雕刻、塑造等手段,使用物质材料,创造出可视、可触,占据一定空间的艺术形象的一种美术形态。随着人类文明的进步,雕塑艺术逐步脱离实用工艺而成为一个独立的艺术门类。如中国秦始皇陵的兵马俑、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雕塑,充分展示了雕塑艺术悠久的历史和辉煌的成就。
3. 工艺美术。这是与人们的物质生活、精神生活以及生产技术关系最为密切的一种美术形式,它一般分作实用工艺美术和特种工艺美术两大类。在美术这个大家庭里,工艺美术是最庞大的一种艺术门类,它在我国各种美术形式中历史最为悠久。如新石器时期的彩陶,商周时代的青铜工艺;汉代的织绣工艺等,都成为世界工艺美术灿烂的代表。
4. 建筑艺术。它是汇集了实用和审美的一门艺术。中国蜿蜒万里的长城以及。古典园林;埃及金字塔和古希腊的神庙等,都是历史悠久、技术高超、艺术精湛、风格独特的建筑。在世界建筑史上自成系统,独树一帜。
二.高中美术鉴赏课的教学方法及学生的学习方法浅析:
良好的教学氛围环境,能够有效提升教学效率。在高中美术鉴赏课的教学过程中,任课教师要做到基本知识点讲解明了,学习美术鉴赏课的具体意义传达到位,具体的高中美术鉴赏课的课程内容都有哪些要生动、有趣的,通过媒体、图片、影音等新颖的教学手段传达给学生。美术鉴赏课的一系列教学方法可以使高中生能够有一个愉快的美术鉴赏互动学习体验。在高中生的众多课程中,美术课程能够起到对学生整体素质的一个重要的提升作用。学生在对一系列名家作品进行欣赏的过程中,能够自然而然的对自身的思维进行发散,从而进一步培养了高中生的创新意识,使其审美能力乃至于学习效率都得到显著提升。需要注意的是,轻松愉悦教学氛围的营造,是需要基于师生之间的有效互动来进行的,通过科学的互动与有效的沟通,任课教师能够积极的引导学生通过自己的思考和观察,对生活中的一系列美好色彩与事物进行捕捉,使学生们能够真正享受到美术鉴赏知识给自己的学习以及生活带来的乐趣。
针对于高中美术鉴赏教学,任课教师可以对教学资源进行深入的挖掘,并引导高中生积极参与到挖掘教学资源活动中,帮助其实现理论知识与实践知识的整合,这样学生对美术鉴赏知识的理解就将得以深化,从而使其审美能力得到了大幅度的提升。
此外,教师还要重视自身理论与授课能力及授课方法的完善和提高。利用多样化手段实现文化的积累,通过真实的感悟形成独特的文化品格。自觉加强对阅读策略的使用,提升绘画过程中的思维方式,培养良好的鉴赏习惯,发展自身的思维品质。通过积极转变学习观念,激发绘画兴趣,提高审美能力,同时促进自身学习能力的发展。在高中生美术教学中,教师往往注重成绩的提升,忽略了绘画的本质。这样的教学具有片面化,不能很好地贯彻学科核心素养对学生培养的要求,对学生审美能力的提升具有消极影响。
任课教师可以灵活的运用多种美术鉴赏辅助教学手段,打破单一的理论灌输鉴赏教学模式局面,从而科学的整合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最终使美术鉴赏教学实效性得到显著的提升。
以欣赏梵高的《星空》作品为例,任课教师可以借助采访视频的播放,使学生观看到,名家们对该作品的评价,以使学生对作品背后的故事和画家作画时的心境变化进行深层次的了解。相对于其他教学课程而言,美术教学更注重实践。为此,任课教师要围绕着课程实际情况,深入分析美术鉴赏互动式教学特征,从而帮助学生对鉴赏知识做出更深入的掌握与了解。
在运用多元化的教学手段过程中,任课教师要注意对课程设计互动性的凸显。可以通过与学生的深入交流与沟通,理解学生的思想,并围绕着学生的学习进度,来对教学方针和教学内容加以进一步完善。在美术课程教学方式中,实践教学与理论知识的整合是作为一大突破点存在的。任课教师需要走出教室教学的主流阵地,并将课程拓展到课外,对课外教学资源进行深入开发,使学生能够脱离传统的课本框架,继而迈向真正的美术鉴赏领域中。
三.如何在教学中逐渐培养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师要利用高中美术鉴赏课的审美娱乐效用,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美术有别于音乐、舞蹈、戏剧、电影,它是一门造型的、空间的、视觉的艺术。人们在工作和生活中,在衣食住行的各个方面,大量、广泛地接触到各门类的美术。通过美术欣赏,全面提高艺术修养和审美观念。
艺术作为人们的精神食粮,人们的思想养料,对人们的影响是多方面的。但是,它首先作用于人们的感情,改变人们的思想面貌,从而影响社会。因此,艺术的社会作用不是立竿见影的,往往需要有一个潜移默化的过程,而这个过程始终离不开艺术鉴赏。艺术家创作出来的美术作品,必须通过鉴赏主体的审美再创造活动,才能真正实现它的社会意义和美学价值。艺术作品的审美价值在鉴赏过程中才能产生并表现出来。一个艺术作品,要是缺乏艺术魅力,不为人们所欣赏,它的教育作用就会落空。如果绘画作品无人感知,将是一些遗弃的纸张;雕塑作品无人欣赏,只是一堆没有生命的石块,作品只有通过接受主体再创造,才能使它们获得现实的艺术生命力。尤其是艺术的审美教育、审美认知、审美娱乐等诸多功能,都不能由作者或作品来实现,只能由鉴赏主体自己通过审美再创造活动来实现。在这种艺术鉴赏的审美创造活动中,鉴赏主体同样可以享受到创造的愉悦。正如艺术家在艺术创作时,在自身本质力量对象化的创作过程中产生无比的喜悦一样,鉴赏者同样可以在审美再创造活动中,充分展现自己的聪明、智慧和才能,将鉴赏者自身的本质力量对象化到艺术作品之中,从而获得极其强烈的美感。
另一方面,高中美术鉴赏互动式教学需要营造一个情景化教学氛围,作为一个合格的高中美术教师,首先要具有较为具体化和系统化的美术知识结构,只有具备了一定的知识能力,才能使学生的美术鉴赏兴趣得到有效的激发,使之进一步感悟美术作品的魅力所在。在实际教学中,任课教师可以辅助多媒体教学工具,进一步指导学生对美术作品进行全面的欣赏和观察。
随着新一轮课程改革的实施,培养和发展学生美术学科核心素养已经成为了美术教学的重要目标。对学科核心素养的研究已开展了大量的研究,但基于美术学科核心素养对学生能力的培养策略进行的行动研究比较欠缺。经过调查、研究和分析,我以相关理论为基础,将美术学科核心素养的思维目标与阅读教学实际相结合,通过问卷调查和三轮行动研究,以实现以下目的:
第一,提高学生审美能力,普及基本美术鉴赏常识;
第二,找到提高高中生美术鉴赏能力的方法;
第三,开发指向核心素养视角下高中生绘画能力培养的教学方案和教学课例资源,切实提升学生对于美术鉴赏课的兴趣;
第四,在美术教学中进行绘画能力的培养提供借鉴和帮助,实现提升能力的目标,最终达到方法与兴趣同步提升要求。
四、进一步引导学生对一些名家作品进行科学的欣赏,借此提升中学生对于高中美术鉴赏课的兴趣:
新课标对高中生的美术鉴赏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我国基础教育阶段的美术教学中,教师对美术鉴赏教学不是十分重视,导致学生在美术学习上花费了更多的精力,但是效果和影响却没有达到预期。高中生美术鉴赏能力提升的具体学习方法与策略决定了他们审美能力的提升,这对学生的学习方法提升及学习兴趣的培养都具有重大的意义。
首先,传授正确的基础知识和行之有效的学习方法有助于学生培育一个优良的美术欣赏习惯以及绘画技巧和文化背景理论的学习,同时对提高高中生美术学科的学习兴趣有积极意义。本研究可以帮助高中学生意识到自身在美术鉴赏具体课题上存在的不足,便于他们及早优化并改良。
其次,研究学生美术鉴赏能力的实际状况,有助于教师更好的认识学生,优化教学方式,促使教学方式更加多元化发展,有针对的培养学生对其感兴趣的课题进行深入的探索和研究,其中包括作品的年份、历史背景、作者的作画意图、心理及这幅作品的意义和对学生本身心灵的触动,鼓励学生积极的参与美术鉴赏活动,多多开阔视野,分享喜欢的画作和画家与同学、教师共享、同乐。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兴趣热爱。
高中美术鉴赏课程需要依托于美术作品来进行。为此,在高中美术鉴赏互动式教学中,任课教师要对学生科学欣赏大量名家作品进行自导,以美术课程的魅力得以充分发挥,并进一步吸引高中生美术鉴赏的兴趣与注意力。
其一,任课教师要引导学生从作品构思、作品内容等方面大胆发表对美术作品的想法和看法,并给予充分的肯定,该过程充分体现了鉴赏教学的互动性;
其二,在授课时,任课教师要细致讲授作品形象,使学生认识到美术作品的作画风格、鉴赏知识以及表现技法。
其三,在课后留给学生足够的美术作品鉴赏空间,鼓励并激发学生对于美术鉴赏课的热情及兴趣,使其达到根据兴趣提高自身修养气息,自主发展更适合于自己的学习方法。
结语: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
综上所述,美术鉴赏教学是作为美术教学中至关重要的组成部分存在的。因此,在高中美术教育阶段,美术鉴赏教学有着极高的教育价值。而美术这一门学科的特有属性,互动式教学方法及课后充分的自我学习和提升空间为美术鉴赏教学奠定了良好的基础。而新课改理念下,如何学好学懂美术鉴赏目标和如何培养可持续发展的学习兴趣及学习能力成为了教学中至关重要的环节。为此,高中美术教师要构建一个和谐的美术鉴赏互动式教学氛,并灵活的运用多种美术鉴赏辅助教学手段,从而促进高中生美术鉴赏兴趣和能力的全面提升。
参考文献:
[1]金婷.高中美术鉴赏互动式教学的价值与思考[J].美术教育研究,2015,(7):161-161.
[2]邵大成.高中美术鉴赏互动式教学的实践思考[J].中学教学参考,2015,(27):72-72.
[3]张琳.浅谈美术鉴赏课互动式教学的应用[J].软件(教育现代化)(电子版),2013,(12):269-269.
[4] 奚传绩.美术鉴赏[M]. 北京:人民美术出版社,2009.
[5] 谭玉贤. 浅谈高中美术鉴赏课的意义.中国论文网.